【以案释法】食品安全案例两则

时间:2023-01-11 11:09:22

案例一

2020年10月22日,李某在某广场购买馒头一袋,后发现,该商品外包装载明该食品保质期至2020年10月20日,该食品为过期食品。李某认为该购物广场的销售行为违反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关于“标注虚假生产日期、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、食品添加剂”的规定,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被告退还货款并给予赔偿金1000元。

法院认为,原告李某为主张其与被告存在买卖合同关系向法院提交了购物发票、照片、商品实物,原告提供的证据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,作为消费者其已完成了相应的举证责任,根据相关法律规定,食品销售者负有保证食品安全的法定义务,应当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及时清理下架。案涉商品出售日期已经超过保质期,应当认定某购物广场销售了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。根据《食品安全法》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,原告的诉求符合法律规定,依法应当予以支持。


案例二

方某于某店铺一次性购买15罐法国鹅肝酱,收货后,其发现无法查证对产品标签上标注的国内经销商,进货来源无法得到保证,故将店铺诉至法院。

店铺作为销售者应当履行食品经营者的法定义务。该店铺却并不了解进口食品的基本知识和产品信息,加贴中文标签的经销商信息又不实且无法做出合理解释。法院认为,根据《食品安全法》第九十七条的规定,方某购买的鹅肝酱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,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标准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在线免费咨询:帮你解决相关法律问题>>
投诉/举报声明:以上内容由大象康法结合政策法规整理发布,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联系小编删除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
访问量:571     医疗事故 加载点赞...
  • 咨询电话:182 8829 2540
    地址:昆明市官度区吴井路证券大厦28楼
    备案号:滇ICP备20006599号
   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1366号